过去数月,国际会展领域的最核心话题有两个:一是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数字会展时代下的会展数据问题。过去半年,会展领域举办了一系列围绕会展数据专题的线上和线下研讨会,会议内容环环相扣且层层递进。每场会议的内容均吸引国际会展企业高层的关注。真理越辩越明。经过一系列来自不同会展领域、不同职位层级和不同工作分工的会展代表长达半年的讨论,行业主体在年底终于就会展数据所有权达成共识。
导火线源于今年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欧洲峰会第二日一个专题论坛中的分论点:线上会展服务供应方是否应与会展主办方共同拥有会展数据?短短数十分钟的分论坛可谓一石掀起千层浪。塔苏斯首席执行官Douglas Emslie说,很多企业高层在峰会结束后一再回放会议视频,以防对内容理解出现偏差,还迅速让法务部门翻查与数字会展供应商合同的所有细节。
有鉴于此, 国际展览业协会迅速响应并在随后数周内举行了一场专题跟进线上研讨,与会代表为英富曼首席执行官Charlie McCurdy、励展首席执行官Hugh Jones、Clarion Events总经理Lisa Hannant、塔苏斯首席执行官Douglas Emslie和Emerald主席Herve Sedky,反映了主办方的态度。行业最终在UFI线下全球年会上基本达成共识,并在12月初国际展览业协会年度最后一场线上研讨会总结收尾。鉴于研讨会议数目众多,且内容交叉递进,为方便读者理解,笔者以内容为主轴,打破时间顺序,在此作一梳理。
在讨论数字会展数据所有权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在数字会展中有三个数据相关方:用户、主办方和平台。正如UFI总经理贺廷凯介绍的,会展的数据分为两大类:一是个人特征数据,如姓名、性别、企业、职位、电话、邮箱等,这也是会展企业熟悉的数据;二是行为数据,如观展动线、过往参展情况、商务配对情况等,这更多是科技企业的强项。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客观上催化了线上会展的发展,加之互联网科技的成熟,展会数据由此呈现突发式爆炸性增长。
少数乐观派指出,十年前,谷歌曾在会展业门外徘徊,最终并未入局。大部分的观点认为,现在的情况不一样,领英入股Hopin是一个信号。于是,人们从国际龙头会展企业高层口中听到“门口外的野蛮人”“潘多拉魔盒”的定性,以及“亚马逊较之于书店”和“脸书较之于传媒业”的比喻。Hugh Jones指出,会展行业如何正确对待数字会展数据问题,将对会展行业的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这其中,一方面在于数据为会展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另一方面在于欧洲颁布了全球最严厉的数据隐私规范——《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没有企业敢于在这方面直接或间接触碰红线。
过去一年多,国际会展领域关于会展数据所有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观点。传统观点认为,用户数据所有者为主办方,若主办方要求平台展会介绍后删除所有数据,平台应予以配合。另一观点认为,平台与主办方共同拥有数据。不难理解,后者正是问题的始作俑者。支持方认为,如果用户每参加一个活动均要重新注册登录,用户体验不佳;参展主体参展时,其实也不成文地接受了他的特定数据被“公开”和“分享”,因为他们参展是为了拓展商务人脉,参展效果主要体现在建立了多少有效联系,而行为数据是AI商务配对的核心,AI系统是数据越丰富越灵,当数据删除时,AI就无法全面发挥其功效,用户自身人脉无法高效拓展,参展效果大打折扣,主办方投入回报率无法最大化。最后,数据的拥有者认为,法律上应该为用户本身,而不应该为主办方。若用户要求删除信息,平台需要配合,但主办方不能代表用户。
反对的声音也非常明显。如Charlie McCurdy指出,数据所有权无疑在用户,用户赋予主办方数据的使用权,换句话说,主办需要对用户负责,保证数据不被滥用。与此同时,展会数据的获取,事实上主要是主办方前期招展和招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投入换来的成果,数字会展平台本质上应如同场馆、主场搭建和商旅企业,是主办的供应商之一。Lisa Hannant则指出,数字会展平台掌握的数据在短期内不会对实质项目造成影响,三至四年后,大量数据被平台收集后,问题便显现,我们需要防患于未然。这里的问题一般有两方面:一方面,平台直接成为主办方;另一方面,平台从大企业处获得的数据助长竞争对手的成长。来自Douglas Emslie的观点认为,一是数字会展平台的操作对于主办方而言存在不透明性,这使主办方陷入被动,暴露在各种风险之中,二是大量数字会展平台均为近期冒出的初创企业,企业受资本操控容易短视,创始人今天的承诺不一定在未来仍能兑现。
在一系列研讨后,各种观点及其原因已公开陈述。11月举办的第88届UFI 全球年会线下论坛上开始对议题定调,专题由上届UFI总经理Paul Woodward主持,励展集团隐私和数据保护总监、英富曼集团法务总监等出席,全方位重申主办方对数字会展数据的所有权,并指出,现时情况下,除了在与数字会展平台合作前签署清晰明确的法律合同外没有更好的方案,也尚未有方案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Easyfair首席技术官Stephan Forseilles则在12月初的UFI线上研讨会上透露,集团始终坚持不使用外部供应商。澳龙创始人Jo-Anne也曾分享其过去20年如何与组展企业在签到方面合作以及如何保护主办方的个人特征数据。
(作者系法国智奥会展国际部项目经理)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栏目署名文章涉及版权,转载请开通白名单。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或者微信告知我们,我们将在查看到邮件24小时内进行下架屏蔽处理。
Email:admin@ali404.com
微信:Alidata233
转载来源:http://www.chinatradenews.com.cn/content/202112/21/c142202.html
Lucy807005
20小时前0
我回的不是楼主的问题,我回的是你后面那句不要招销售和技术并存的人留不住watt
21小时前0
哥,题主都说了不计成本,你还需要考虑待遇的问题???Lucy807005
21小时前0
待遇给不到位怎么留住,又想鸡肥又想鸡轻称?艾迪欧巴
11天前1
楼上说得对,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物美价廉啊?哪款能跟同行搏一搏的拿出来先打擂台。 然后发觉更优质和利润大的顺带推艾迪欧巴
11天前0
截图太小了 看不出来queena
21天前1
最好就是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或者看下自己的供应链哪个比较稳定,然后做爆品queena
21天前0
还有一个更快捷的办法,比这个安全很多,****的ip地址太多,导致网速慢,阿里后台因为网速慢会导致封号的艾迪欧巴
39天前1
有点不切实际 反过来推。 你要的薪资已经不可能了。肯定是股份制合作了。其次,行业配适度和优势你也得有,优势越大运营切入点更多。行业你也不说。那么这几个点凑一起。无非就是,我要个运营,我不告诉你我做什么,我也不告诉你我是工厂还是贸易。。。